1.复方消渴膏(《敷脐妙法治百病》) 主治:上、中、下三消。 处方:党参、苦参、黄芪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天冬、麦冬、五味子、枳壳、天花粉、黄连、知母、云苓、泽泻、山药、牡蛎、乌梅、葛根、浮萍草各30g,雄猪肚1个,麻油、黄丹各适量。 用法:除黄丹外,其余药物装入猪肚内,浸入麻油中半日,移入锅中,用文武火煎熬,至枯黄色后,过滤去渣。再熬油至滴水成珠时离火,徐徐加入黄丹和益元散(滑石36g,炙甘草6g),用力搅拌至白烟冒尽,收膏。倒入冷水中浸泡3~5日以去火毒,每日换水1次,然后取出膏药肉置阴凉处贮存。用时将膏药肉置水浴上溶化,摊涂布上,每贴重20~30g。上消贴脐部和第6、7胸椎处;中消贴脐部和胃脘处;下消贴脐部。每3日更换1次。 2.降糖散(《穴位贴敷治百病》) 主治:消渴。 处方:石膏5g,知母2g,生地黄、党参各0.6g,炙甘草、玄参各1g,天花粉0.2g,黄连0.3g,粳米少许。 用法:经提炼制成粉剂,放阴凉处保存备用。每次取药粉250mg,加盐酸二甲双呱40mg。混匀,敷脐,盖以药棉,胶布固定。每5~7日换药1次,每6次为1个疗程。 3.地肉膏(《中国膏药学》) 主治:消渴。 处方:熟地黄10g,山萸肉10g,山药10g,茯苓9g,泽泻9g,丹皮9g,牛膝9g,车前子9g,白术9g。 用法:用麻油200mL,将上药熬枯去渣,加黄丹150g收膏。摊贴腰部肾区。 4.降糖丸(《穴位贴敷治百病》) 主治:糖尿病。 处方:当归、牛脾、冰片各10g,芒硝6g,赤芍20g,蜈蚣20条。 用法:将上药研为细末,加牛胆汁适量,水泛为丸如白芥子大小。每穴取1丸,放置穴位上(主穴膈俞、足三里,多饮加承浆、肺俞;多食加丰隆、中脘;多尿加气海、关元),外用胶布固定。2~3日换药1次。 5.治疗腰带 主治:糖尿病。 处方:①人参、黄连、苍术、天花粉、泽泻、荔枝干、干姜、白芥子、冰片;②生地黄、杞果、山萸肉、丹皮、泽泻、茯苓、菟丝子、知母。 用法:先制有可装3个药芯的治疗腰带,前药芯盛方1,药末正对脐部神阙穴,方2为后药芯,正对肾俞穴、命门穴。昼夜连续佩带,3个月换1次药芯。 点评 贴敷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,对其并发症的治疗亦有很好的效果。因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化脓感染,用穴要少而精,注意严格消毒。患者应控制饮食,多食粗粮和蔬菜,节制肥甘厚味和面食,严禁烟酒,保持精神的调养,避免过度劳累,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。注意监测血糖,必要时应配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。 本病阴虚为本,燥热为标,早期以阴虚热盛为多,中期多为气血不足,晚期阴阳具虚。贴敷选药要标本兼顾,扶正为主。酌加活血及理气化湿之品。贴敷部位以背俞穴、足三里及三阴交为主。本病迁延难愈,易化生他疾,病情复杂多变,常兼夹瘀血、痰湿,注意用药时加以兼顾。 本文选自《中国贴敷治疗学(第二版)》(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,田从豁、彭冬青主编),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。 |
GMT+8, 2019-2-22 07:47, Processed in 0.072888 second(s), 13 queries.
Powered by Discuz! X1
© 2001-2010 Comsenz Inc.